(相關資料圖)
□李中
當前,消費信貸對促進消費提質升級起到重要作用。近年來,金融機構充分發揮各自的競爭優勢和差異化、專業化定位,推出諸多消費信貸產品。比如在文旅方面,推出信用卡積分兌換,提高消費信貸吸引力;通過利率優惠、息費補貼等形式,促進家電家居產品以舊換新……隨著消費場景的迭代更新,金融機構結合當下需求,創新出一批個性化、定制化的消費信貸產品。
以往,消費信貸產品青睞于有社保、有征信、有流水的客戶群體,而那些剛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、新藍領、靈活就業群體等,卻由于缺少社保和征信記錄,容易被傳統金融服務忽視。
現在,人工智能在控制風險和選擇客戶方面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支持。從對客戶信用的深度評估到對信貸全流程的風險監控,AI應用正在成為信貸業務的技術手段。AI模型可以將客戶的社交媒體網絡數據、個人出行票據、住宿票據和平臺消費數據等多維數據,與消費者行為軌跡、聊天軟件語音數據、圖像數據等多模態數據融合,通過分析海量客戶數據,精準把握客戶的消費習慣和偏好,從而實現個性化的金融產品推薦。這些利用大模型整合而成的用戶行為、交易記錄、社交數據等,幫助金融機構建立客戶動態畫像,實現差異化授信策略和風險動態管控。
9月1日起,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正式實施。多家銀行積極部署,迅速推動政策落地,努力降低居民的借貸成本,撬動更多信貸資金精準投向消費領域。同時精簡申請流程,方便客戶操作。未來,個人信貸將可以為外賣小哥、快遞員、網約車司機等各種靈活就業群體提供方便,幫助他們支付房租、買電腦,甚至出國留學。
健康、可持續的信貸,需要金融機構在幫助客戶尤其是年輕客戶識別和駕馭金融工具能力、培養健康金融行為的同時,把握好“油門和剎車”。只有保護好消費者權益并維護金融安全穩定,才可實現個人和社會經濟雙贏。
| ||||

Copyright @ 2001-2013 www.nazongwang.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健康網 版權所有
網站所登新聞、資訊等內容,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,未經書面授權,轉載注明出處
未經中國健康網書面授權,請勿建立鏡像,轉載請注明來源,違者依法必究